在证件印刷中,油墨平衡控制直接影响印刷品的清晰度、颜色准确性和防伪性能。以下是关键控制要点及实施方法,结合行业经验与技术规范整理:
证件印刷采用胶印工艺,其核心是通过油墨(疏水性)与润版液(亲水性)在印版上的动态平衡实现图文转移。平衡失调会导致以下问题:
水大墨少:图文发虚、网点丢失,防伪暗记模糊。
水小墨多:糊版、墨色不均,影响证件信息可读性。
成分控制:pH值4.8-5.5,电导率800-1500μS/cm,温度8-15℃,异丙醇含量12%-15%。
动态调整:根据环境温湿度变化微调,例如高温时增加异丙醇降低表面张力。
压力调节:墨辊与水辊压力需匹配,冷机状态下适当加大压力,确保墨膜均匀传递。
速度恒定:避免频繁变速导致水量波动,证件印刷建议匀速10,000-15,000张/小时。
印版选择:使用砂目细密(150-200目)的PS版或预涂版,增强亲水层稳定性。
油墨调整:添加5%以下去黏剂(如6号调墨油)降低黏度,防止防伪油墨乳化。
温湿度控制:车间温度22-25℃,湿度50%-60%,避免纸张变形导致套印偏差。
预调流程:开机前测试纸张吸墨性,预设墨量为标准值的80%,逐步递增。
实时检测:每30分钟检查叼口浮脏、实地密度(ISO 12647标准),使用密度仪校准。
异常处理:
网点发毛:减少水量并检查橡皮布包衬厚度。
墨色波动:排查润版液电导率是否超标,清洗墨辊乳化残留。
多色叠印证件:采用“先浅后深”印刷顺序,避免深色墨渗透干扰浅色层。
防伪油墨控制:UV油墨需降低干燥剂比例(≤3%),防止过度氧化导致结块。
证件印刷的油墨平衡控制需结合设备特性、材料适配和环境管理,通过标准化流程(如ISO 9001)实现品质一致性。建议定期培训操作人员掌握“看(网点清晰度)、摸(墨层触感)、测(仪器数据)”的综合判断法。